(圖是我首次看見的日本櫻花,就在宿舍附近的小河旁邊)
來京都已經邁入第八天了,
這一個禮拜以來有很多想說的話,卻礙於忙著適應環境,
沒辦法好好記下來。
或許是因為在大阪住過3個星期,或是已經習慣在外居住的生活,
這趟來日本,雖然是離開台灣最久的一次,
心情上卻很平靜,甚至比兩年半之前獨自上台北租屋時的心情還要平靜,
(記得當時第一次自己在外面租房子,採購種種家居用品時興奮不已,
還有急著想要安頓好一切,每天為了打掃整理焦躁不已的我)
京都很安靜,古老又靜謐的氛圍就是吸引我來此的原因,
街道蜿蜒曲折,精美小巧的房子一棟棟座落在這些狹窄的街道上,
我還是搞不清楚往學校的路線,
可是已經記住通往宿舍附近的超市、藥妝店、電器行的路,
其實一切和2009年剛考上師大時,開始一個人的生活大致上都差不多。
當然還是有不少需要努力適應的地方。
宿舍是一人一間,但浴室和廁所都在遙遠的彼方,
洗澡的浴室是公用的,意思是毫無隔間,每天洗澡時都要和室友們坦誠相見,
這件事的確給我帶來不小的心理壓力,
剛來的前幾天,每天都要等到很晚才去洗澡。
宿舍有很多公共區域,如上述的廁所浴室和廚房,
大概是習慣了獨居生活,而且以前租的是女性套房,
不會有剛起床或洗完澡被看見狼狽模樣的風險,
也不會有因為穿著睡衣遇到男室友覺得很尷尬的場面。
總之,這種種的團體生活不適應,都不斷提醒我,自己似乎真的老了,
就算看起來和宿舍其他那些19、20歲的大學生差距不大,
可是心理層面果然是已經與19歲的我相差甚遠了啊!
意識到這件事,讓我分外沮喪,
因為我清楚知道19歲的我,一定不會把這些不便放在心上的,
有時會想著,「怎麼不早點來交換呢?應該大學時就來的」
或是「我怎麼總是做著不合時宜的事,誰像我28歲還來交換學生?」
於是頭幾天只能盡量用臧老師的話來鼓勵自己,
「不要在意年紀,開心做事!」
雖然想想,我在意的其實不是年紀, 而是因為年紀而失去彈性的我啊。
星期一 (4/2)開始到星期四(4/5)是新生訓練,
前兩天分別考了筆試和面試,下午有各種和學校及在日本生活相關的說明會。
第一天騎車出門,歷經無數個上坡之後,
覺得自己都快要昏倒了,抵達教室就開始準備考試,考完還有一下午的行程
兩天下來有一種虛脫感,
不過我很慶幸這趟交換之旅有來自同樣學校的フィン同行,
フィン很好相處,而且和我年紀相仿, 有很多話可以聊,
每天兩人最常說的話就是「大変」,
緊湊的新生訓練非常辛苦,可偏偏我們已經不是十幾二十歲的大學生,
但因為有同伴在一旁,偶爾吐吐苦水,
於是辛苦也變得可以忍受了。